《白纸黑字》第二期,继续秉承“非虚构”和“私人记忆”两大志向,管窥中国现实,溯源历史风烟,更精益求精,更海纳百川。
主编鄢烈山先生再次挥毫,在第二期的卷首语中重申了我们的志趣和理想:“不必讳言,我们在创办这套丛书时,是怀着一种庄严的历史使命感的。不论是“温故”昨天,还是书写“在场”,我们不但力求还原历史真相,更希望这种民间纪录有利于当下的中国实现和平的社会转型。不是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吗?准此,我们岂敢有丝毫的“游戏”精神,轻薄地对待任何一篇文章、一个细节?在整个编辑过程中,我们可谓“戒惧惕厉”,反复讨论选题,推敲字词,安妥每句话才能安妥我们的心。”
特稿
傅剑锋 《“砍手党”大佬自述》 20000字
主编点评:“砍手党”的发生,有绝对贫困产生的铤而走险,也有相对贫困即走出大山在繁华都市打工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也有社会道德价值观的恶变。无论如何,劳动者收入极低、权利贫困导致的缺少尊严感,贫富过于悬殊等等,是不争的社会现实。只有让每个劳动者及其家庭,都能过上有基本保障有人格尊严的生活,最基本的社会安全才有起码的保证,建设和谐社会才有可能。对于富人和穷人,对于政府与民间,这都是一个简单明了的互动关系。实际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在劳动者的抗争中,进行良性互动,大幅提高劳动者的权利和福利,才免于制度性崩溃。
在场
闾丘露薇 《这些年轻的大学生们》
刘原 《迷途1991》
简介:专栏作家刘原从业以来首次奉上万字长文,历数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学生活的种种悲欢喜怒,极尽戏谑,尽显苍凉,也重新审视了个人与组织之间的情感伦理:“母校,故乡,祖国,这类词汇之所以美好的前提,是她们有庄严宝相,有慈悲和道义,否则,爱她作甚?”
曾骞 《地下室的北京梦》
简介:意识流小说般酣畅的语言,17000字的篇幅,记叙作者在北京寄居地下室经历的种种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这是一个蚁族的悲壮写真。
谷正中 《螺狮壳里做道场——我在康城的公民社会实践》
简介:记者谷正中及他的同道们,在中海康城新社区维权及创建业委会,进行公民社会建设的实践,在长达四年时间里,他们坚持通过合作与对话理性地抗争,终于取得了成功。虽然作者自嘲是“螺蛳壳里做道场”,但他们与物业公司、居委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又摩擦有冲突,又互相尊重、换位思考,在民主自治的实践中成长,这种秉持包容妥协态度、重视民主实践细节的公民精神,是一种宝贵的社会经验。中国的社会建设方兴未艾,广东本土明年七月起将大幅放宽民间组织的创办条件,他们的公民社会建设实践不正是官民良性互动的典范吗?
蒋明 《小歌手》
简介:《南都娱乐周刊》副总编,出有《再见北方》专辑的民谣歌手蒋明,回忆自己八十年代的跳舞、流浪演出生涯。与贾樟柯的电影《站台》人物相似,内容却丰富得多。
邹波 《布吉舞者》
简介:还记得深圳农民工歌舞团吗?在诗人邹波的笔下,这是一群青春无敌梦想无限的年轻人,他们与现实的冲突,他们的斗志,都让人无限唏嘘。
龙灿 《邓玉娇案:一起被社会情绪改变的命案》
主编点评:名记龙灿反省轰动一时的湖北巴东邓玉娇案,说该案已超越事实本身,变成了情绪和法律的博弈,民间对官方不信任的情绪无限释放,实事求是的报道可能引起网上激烈的谩骂,而官方的全面封口,律师和记者煽情的炒作,使事情变得更复杂。回头剖析这个案例,可以从官民关系、司法公信力与传播的关系、媒体与市场的关系多个角度总结,都有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如果官民互为假想敌,官方的傲慢与偏见,与民间的猜疑与偏激互为因果,就只有同输而没有共赢。
卢桦 《再见!青春》
简介:一个80后的混沌成长史,留守儿童、家道中落、逃学、出走、东莞工厂、暂住证、打架、混乱爱情……灰色的关键词见证非典型青年的野蛮生长。
光影
严明 《大国志》
作者手记:国之大者,在于民。我的主题定名为《大国志》,不是为要国人造像,也不是给自己的行踪路线预设一个极大的区域。我希望对传统中国精神文化在民间的消逝与留存作一种个人观察,也是以人文视角对现时中国的一种呈现。
温故
朱学勤 《汪道涵先生二三事》
钱钢 《记高华》
冉云飞 《奔向书海的道路——我的淘书及阅读生涯》
主编点评:书虫云飞(流沙河先生欣然称之为当今难得的一粒“读书种子”),这个生于偏远山区的“蛮子”,在《奔向书海的道路》之一里,回顾自己童年经历的“双重饥饿”,勾起我童年的记忆,真是感同身受。
张鸣 《五七中学记事》
主编点评:在同样严酷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仍然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今日以博学善辩闻名的名校教授,与在“知识无用论”年代嗜读如命的小小少年,是同一个人,命运的脉络岂可割断?
王康 来路与去向(下)
陈大超 《一个铁道兵的“天路”前传》
主编点评:写自己在那个极左的年代受到的不公正对待,非常有认知价值。它告诉我们,不论何时何地何种组织,只要权力不受相应的有效规制,就会被滥用,用来驯服不肯盲从的人,用来寻租。重要的是,我们应记取这一政治学定律,而不必问那个连队的干部姓甚名谁。
黄金明 《荷村分田单干记》
主编点评:生动再现了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冲破“人民公社”制度束缚的过程,求生的本能与民间的智慧是改革的原动力。
陈念萱 《结缘蒋夫人“华兴育幼院”》
宋群《我与二哥的正反合》
孙传华 《被抄家的少年》
主编点评:写一个家庭“出身不好”的十三四岁的孩子,因为干过“伪警长”的父亲受审查而被抄家之前惴惴不安的心理,尤其是为如何处理那张因居住条件差而有些污损的领袖像陷入焦虑的精神状态,叫我好生怜惜;虽然我家庭成份好,没有受过这种罪,但那种动辄“抄家”的日子,谁能免于各色莫名的恐惧?
年轮
王宗力 《那些被自家人审来审去的日子》
主编点评:叙述一个高级别的地下共产党员在解放后特别是文革中的屈辱命运,读来令人唏嘘不已。但是事涉中上层党政军和文化界要人,情形颇为复杂,殊难将政治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
心灵
周实 《公刘先生的信》
张佳玮 《六味》
简介:80后作家张佳玮的美食随笔,真正吃出了境界。
商品评价去评价